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学名人 > 文章 当前位置: 文学名人 > 文章

黄中庸

时间:2022-11-2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名人名家荣誉推荐 


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北宋景祐甲戌进士大理寺评事黄宠之子。黄中庸从小受到其父黄宠的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祐三年郡试贡元,皇祐四年(1052)举福建乡试第一名即解元,次年,赴京会试第一名,即会元;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即传胪。历官江西安福知县、县令,治平二年(1065)协助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北宋治平四年(1067)后,司马光温国公荐其才任太常博士擢广西北海通判,旋任邵武知府,后召入朝为太常卿,入值总理太常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起草礼仪诏诰。与司马光、欧阳修、包拯、赵抃、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等齐名,天性浑厚,为人仁惠。温国公司马光荐其才,授浙江提刑。为官宽惠,能断奇狱,所活甚众,浙人德之。去日,士民乞留,以温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后蔡京恶之,贬为太常博士,辞之,名入元祐党禁而致仕焉。蔡京败,有旨复起黄中庸为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未拜命卒赠侍中谥文正。


中文名:黄中庸

别名:军城居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莆田巩溪宋洋中厝黄提刑府


黄中庸反对奢侈,生活俭仆。宋英宗即位之初,朝廷动用国库银两,大兴土木,治理永昭山陵。黄中庸上书进言说,国用空乏,眼前连军饷也难以支付,横征暴敛的结果,连有钱人家也怨声载道。并赞颂了先帝节俭爱民的举措。黄中庸还对官多政冗的旧裕提出批评意见.,治平二年(1065)协助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并主张广开言路,必能有益治道。有些意见还是颇得英宗赞赏,有的却没有被采纳。熙宁二年(1069)始,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宰相,推行新法,黄中庸对新法增加农税伤民之举多有指责,那些对他有积怨的官吏便把他当成司马光的元佑党人,黄中庸也因此由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被降为太常院卿。直到御史中丞吕诲上疏宋神宗,为他鸣不平,这才让他调任浙江提刑。

在邵武府任上,黄中庸与司马光观点一致,因而激怒了王安石。在任中,平民俞兴偕妻谋杀一妇人,黄中庸宽平待人能断冤狱所活甚众未按新法处置,王安石遂借此为由,将他调出邵武府,降为太常博士,享受正七品,后出任太常院丞、调任北海知府。其时,青苗法正在施行,黄中庸痛心地说:“我只看到青苗法的害处,实不忍心看到无罪之人触及刑律。”绍圣初年(1094年),入为尚宝卿。二年,进侍中。四年,拜中书舍人(内阁中书)。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继任司马光宰相。他支持哲宗司马光推行亲民扶民助农政策,但反对蔡京以挖掘司马光墓、废宣仁太后来打击元祐派的过激做法。北宋宰相黄中庸坚决支持章加强边防、收复失地的政策,推荐精兵良将为主力边帅,果大败夏兵于平夏城。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黄中庸进侍中。司马光的“扶民助耕”战略正进入收获阶段,鄯、廓州抚定,边帅欲举兵渡黄河西攻。但徽宗是个不思进取的皇帝,于是朝臣多有见风使舵,转而反对西进的,黄中庸则坚持兵机不可失,宜速进军。收复中原失地,黄中庸也因此加“光禄大夫”宰相(宋朝的最高荣誉奖励)。

同年,蔡京超擢入相。黄中庸为人正直,一身正气,而奸相蔡京则恶之,二年,宰相黄中庸被贬为太常博士,因不满蔡京乱政,黄中庸遂辞之,以病老弃官归隐兴化军城府西巷(福建莆田雷山巷瑞龙庵西铡其故居黄文正公祠尚存)。宰相黄中庸为官清廉,黄中庸善诗文,《全宋诗》黄中庸(第七三四二页有载)《宋史》称其“词章高风亮节,淳朴隽美”。告老后还乡兴办学校在永福潼关教忠院收生授徒,在军城创建步云书院培养出许多高第名臣。有旨复起黄中庸为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未拜命(宋大观庚寅1110年)卒,赠侍中谥文正。宋徽宗赐谥号为文正;闽县状元宰相许将为铭其墓,葬永福梧桐潼关教忠院山北观音叠座穴。所著有《黄侍中集》十卷,《莆风清籁集》、《文正黄中庸诗稿》各一卷并行于世。

出生日期:1030

逝世日期:1110

职业: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宰相即侍中兼枢密副使)

毕业院校:国子监贡太学

信仰:儒学佛教

主要成就:协助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

代表作品:《莆风清籁集》、《黄文正诗集》

《宋太常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谥文正黄中庸年谱》

⒈侍中谥文正黄中庸仕途简表(历官仁宗、神宗、钦宗、哲宗、徽宗五朝)

二十一岁参加省中解元,娶闽中道士周敦颐妹周敦颖为妻。

二十四岁登郑獬榜会元进士,太常博士。后任江西安福知县。

二十七岁为北海令,周夫人封北海郡君。

三十岁为南宁通判。

三十五岁为太常院丞、中书舍人兼江西安福县令。是年春闱致仕后,曾留家于江西安福县南金田乡寨上村。

三十八岁为黄州知州。

四十岁为江西提刑按察使。

四十五岁为翰林学士承旨。

五十岁为知制诰官。

五十三岁为御史中丞、同知谏院。

五十五岁为大理寺卿。

五十七岁为中奉大夫、散骑常侍。

六十岁为浙江提刑按察使(正三品为官长达十载)。

七十岁为京城提刑、后继司马光任侍中兼枢密院副使。

七十二岁太常寺卿、侍中兼同知枢密院事宰相钦赐窦桂华堂匾。

七十三岁宋崇宁元年壬午九月为蔡京所恶,被蔡京贬为太常院博士;黄中庸厉拒之,遂致仕焉,由兴化县游洋乡广业里巩溪宋洋中厝徙居福建兴化军城府西巷创建步云书院出任山长。

七十六岁永福廿五都潼关在教忠院办学授徙著《侍中文正黄中庸文集》有诗选入《莆风清籁集》及门生《送黄中庸归吟》(元风雅前集卷九四库全书本)有载。即“法乐洞前曾一游,君家闻处洞西头。石潭正照猿猱月,山药曾经虎豹秋。岂意吴城祠下路?共寻扬子岸头舟。胸中富有天官学,莫为周南久滞留”。

八十一岁蔡京败,有旨复起太常寺卿侍中枢密副使未拜命病卒於兴化军城府西巷(今莆田雷山巷瑞龙庵西铡侍中枢密第)。赠侍中谥文正。钦赐祭葬于教忠院北(今永泰梧桐潼关教忠寺北状元郑侨墓东侧旧有石翁仲石兽石牌坊在焉)状元宰相年弟许将为铭其墓。

⒉《黄中庸年谱》

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福建莆田新县巩溪宋洋中厝人。父黄宠景祐元年甲戌张唐卿榜进士宝龙阁大理评事。中庸乃评事公黄宠独生子。从小受其父严格教育,母宋氏授以书;少敏慧,好读诗书,过目成诵,气度聪达,务引大体,少有俊声,二十岁贡太学,二十一岁中解元,二十四岁会试第一,登宋皇祐五年癸巳郑獬榜传胪进士。以博学初授太常博士。历官太常博士、安福知县、北海令、翰林学士、提刑按察使、太常寺卿、散骑常侍,同知枢密院事。与司马光、欧阳修、包拯、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等齐名。天性浑厚,为人仁惠,温国公司马光荐其才,除浙江提刑。为官宽惠,能断奇狱,所活甚众,浙人德之,去日,士民乞留,以温国公司马光论荐,入为中奉大夫,太常卿,散骑常侍,同知枢密院事(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继司马光任宰相)。后为蔡京所恶,名入元佑党禁而致仕焉。自兴化县游洋巩溪迁兴化军城府西巷(莆田雷山巷瑞龙庵西铡侍中枢密第)后孙曾雀起,时羡四代联登八进士,六代联登十四进士;名冠兴化获三皇(仁神哲)、五朝(徽英)“兴化黄氏,绩学多才;簪缨世济,天下无双”的御批。配周敦颐长女,封北海郡君夫人。子五黄偊袭荫承事郎特奏绍圣进士永春令侍御史、次黄仲迪功郎累官工部侍郎、季黄修官翁源令、四黄佃未仕、五黄伸特奏承事郎。及卒,诰赠侍中,谥文正。赐祭葬于永福(今永泰县)梧桐潼关教忠寺北(今状元郑侨太师墓东侧)。旧有石翁仲石兽石坊在焉。事载《宋史》《福建通志》《兴化郡志》《莆阳比事》,孙曾科第详载选举志。

宋仁宗天圣庚午年(1030)一岁

是年正月初四日辰时,生于福建莆田新县巩溪宋洋中厝梅兰(今黄提刑府)书香门第家,为黄宠独生子,其时父亲黄宠以《论中庸》博学鸿词科贡生试获第一名。母亲宋琼遂为之取名黄中庸;父亲黄宠字锡甫号宋洋晚号梅兰。宋景祐元年(1034)甲戌登状元张唐卿榜进士,初授长乐令后在京城宝龙阁任大理评事。

宋仁宗景祐元年丙子(1034)五岁

是年父黄宠登张唐卿榜进士衣锦还乡,母亲宋琼授以书,中庸开始读书能作简诗,并闻知韩愈、柳宗元文名。

宋仁宗景祐乙亥年(1035)六岁

在母亲宋琼的教育下开始读书,早慧能诗。受知于舅父乡垫师宋瑜、兴化县博士郑子庄,始闻知韩愈、柳宗元、杜甫、白居易诸名家文名及其著作。

庆历二年壬午(1042)十三岁

是年,参加试兴化县童子科试获第一名,被郑子庄喻为“芝英”。

庆历三年癸未(1043)十四岁

入太学,师从道士周辅成、兴化县博士陈昭素。

庆历四年甲申(1043)十五岁

邀兴化县乡垫师陈昭素长子陈方到湘溪仙人岩采野橘,其果无时得者瑞之。

庆历五年乙酉(1045)十六岁

母亲宋琼(宋庆历进士节度使宋瑜妹)在家乡宋洋中厝讲授《四书五经》,少年时代的黄中庸满怀抱负,立志为杜稷建功立业。是年九月被选为兴化军学优等甲科岁贡生。

庆历五年乙酉(1045)十六岁

母宋氏在家乡讲授《四书五经》,满怀抱负,立志为杜稷奋发有为,入兴化军学优等甲科岁贡生,父黄宠在京城宝龙阁任大理评事。

皇祐庚寅(1050)二十一岁

到福州参加省试中解元回家省亲。父亲黄宠在宋洋为子举婚宴,娶好友周敦颐妹为妻。

皇祐癸巳(1053)二十四岁

赴京城春闱参加礼部会试得会元。金秋参加殿试第四名进士获鸿胪。在家候职游瑞峰、云顶、湘溪、龙岭、潼关教忠院与同榜进士交游诗艺。

至和二年乙未(1055)二十六岁

以博学授太常博士。是年十二月,诏太常博士黄中庸编管亳州,坐恃酒骂黄州麻城县官及毁文书也。

嘉祐元年丙申(1056)二十七岁

与知太常院事温公司马光结为良师益友授为北海令。

嘉祐二年丁酉(1057)二十八岁

向皇上请奏“用才”与“理财”两端为国朝当务之急,奏章文才富有大气名震京师。

嘉祐三年戊戌(1058)二十九岁

是年,生平好友宋状元参知政事王尧臣逝世,司马光偕黄中庸参加吊唁。

嘉祐四年己亥(1059)三十岁

授为南宁通判,其所作诗文为《黄长行诗集》问世。

嘉祐五年庚子(1060)三十一岁

至京。是年长子黄偊生。

嘉祐六年辛丑(1061)三十二岁

始作《莆风清籁集》。

嘉祐七年壬寅(1062)三十三岁

抚恤南宁逃难避灾壮民,减决囚犯。一代清天包拯去世,司马光率黄中庸诸臣参加吊唁。

嘉祐八年癸卯(1063)三十四岁

因赈灾有功为太常院丞、中书舍人。

英宗治平元年甲辰(1064)三十五岁

在京城,著《黄中庸文集》。其文才声望与司马光、欧阳修、包拯(已故)、赵抃、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已故)、韩琦齐名。治平初,令黄中庸、丞赵师日始浚溪港,筑堤阏水,灌溉如故,至今民享其利。其裔析居安福县南金田乡寨上村。

治平二年乙巳(1065)三十六岁

英宗治平中,以韩琦荐任宋翰林院内阁中书舍人兼江西安福县令,协助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

治平三年丙午(1066)三十七岁

在京协撰《宋仁宗实录》(律纲部分)主张改革,但不支持以增加士民负担为代价,认为应从精简冗员节省朝廷开支入手,改革才能民富国强,与司马光观点不谋而合。

治平四年丁未(1067)三十八岁

是年十二月,由江西安福知县、县令,越年春闱致仕后,曾留家于江西安福县南金田乡寨上村。

其后奉旨出任黄州知州帮助当地百姓济贫解困,促进当地农耕副业的迅速发展,黄州百姓安居乐业。

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三十九岁

赴汴京述职,途中在故乡兴化县拜见长老。

熙宁二年己酉(1069)四十岁

在京任御史中丞,是年王安石始行新法,因以议新法忤王安石,改革的观点与王有所差异,年终被改任江西提刑按察使。

熙宁三年庚戌(1070)四十一岁

在江西为官宽惠,清廉以风。正法纪重实据、省佐证、扬善剔奸,能断奇狱,荣绩素著。

熙宁四年辛亥(1071)四十二岁

继司马光任侍中枢密副使宰相在江西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忤王安石,与司马光谒欧阳修。作《游莲花池诗》有诗选在《莆风清籁集》其游莲花池诗中曰“莲花瓣裏可撑船,一月映成水一川;人把水心和月净,莲花贮月水倾船”。

熙宁五年壬子(1072)四十三岁

在江西提刑府。冬间,作《武夷黄冈五绝》等诗,反映民间疾苦,有所托讽。后赴江西宁都参加与黄中庸同年登第的同榜状元郑獬的治丧祭祀。

熙宁六年癸丑(1073)四十四岁

在江西协助南昌府官吏赈饥。

熙宁七年甲寅(1074)四十五岁

是年郑侠上《流民图》,王安石罢相。黄中庸被诏回京师,任为翰林学士承旨。

熙宁八年乙卯(1075)四十六岁

二月王安石复相。黄中庸恪守职责,不参与朝争,是年一代宰相韩琦去世,黄中庸请以个人名誉参与吊唁,获得王安石许准,得以在朝继续司其职、谋其政。

熙宁九年丙辰(1076)四十七岁

是年王安石再罢相,不复出。黄中庸为人忠厚,胸怀坦荡,不与政争,贤明处事,博得朝臣赞誉。

熙宁十年丁巳(1077)四十八岁

主编《圣旨典集》。

元丰元年戊午(1078)四十九岁

在翰林院参与起草朝纲奏章。

元丰二年己未(1079)五十岁

三月改知制诰。是年七月御史李定等交章弹劾所作诗文言涉讪谤被逮。

元丰三年庚申(1080)五十一岁

《黄长行诗集》问世。

元丰四年辛酉(1081)五十二岁

撰《匡正律刑》成。

元丰五年壬戌(1082)五十三岁

被朝廷授为御史中丞、同知谏院事。丁内忧假归,是年十月十五日辰时父黄宠去世于宋洋中厝葬莆田梧塘山南五虎朝金狮穴,在父评事府守制三载。

元丰六年癸亥(1083)五十四岁

黄中庸迎候翰林学士富弼、文彦博、赵抃三位师友来访慰藉。

元丰七年甲子(1084)五十五岁

经文彦博奏荐迁大理寺卿。访阁老司马光。作《题教忠院》、《锦屏山记》。

元丰八年乙丑(1085)五十六岁

得神宗诏旨,主起起草《大宋新刑律》。

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五十七岁

在京师。是年初以宰相司马光论荐入为中奉大夫、散骑常侍,复起居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知制诰。对司马光尽废新法有所保留。是年王安石、司马光相继去世,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继司马光任宰相。先后率翰林院吏员慰问王安石家、司马夫人家,特地亲自前往司马光灵堂垂泪吊唁温国公。

元祐二年丁卯(1087)五十八岁

在京师。因与蔡京政见不合,三奏札乞外任,不许。

元祐三年戊辰(1088)五十九岁

在京师。再上奏仍不许,太常寺卿黄中庸被宗正寺卿黄经臣、大理寺卿李格非、国子监祭酒司马康、卫尉寺卿赵阳之外、光禄寺卿曹一潢、鸿胪寺卿熊明可诸卿正三品皆同朝在籍慰留。

元祐四年己已(1089)六十岁

连章请奏许,以翰林学士充浙江提刑按察使。到杭州任所时方旱饥,疏浚茅山、盐桥二河,在不贻误审理案狱情况下,指挥当地以工代赈。

元祐五年庚午(1090)六十一岁

秋,大雨,太湖泛滥,协同浙江团练上疏请求救灾。丁外忧,母亲宋琼丧,以假归守制三载。

元祐六年辛未(1091)六十二岁

获旨还京述职时,绕道视察湖州、苏州水灾。案头文书堆积如山,公日理万机,平抚积案。

元祐七年壬申(1092)六十三岁

为官宽惠,善断奇狱、昭雪冤案,所活甚众,浙人德之,被浙人誉为“兴化黄青天”。

元祐八年癸酉(1093)六十四岁

在任中,平民喻兴偕妻谋杀一妇人,经中庸查实罪犯得以严惩法办。

绍圣元年甲戌(1094)六十五岁

是年黄中庸长子黄偊特奏进士由承事郎迁侍御史。

绍圣二年乙亥(1095)六十六岁

在杭州。作《军城武林灵鹫游记》等诗。

绍圣三年丙子(1096)六十七岁

是年,在浙江提刑府,旗帜鲜明地反对蔡京以挖掘司马光墓、废宣仁太后,来打击元佑派的过激做法。

绍圣四年丁丑(1097)六十八岁

上书进言国用空乏,宜节宜俭,否则民怨国难。是年,参加文彦博治丧祭奠。

元符元年戊寅(1098)六十九岁

在浙江黄中庸对新法中增加农税伤民之举多有指责,参加同龄河北永静东光人鼎州团练副使刘挚(绍圣初哲宗亲政,以元佑党人累贬)丧事;被蔡京指为元佑党人。

元符二年己卯(1099)七十岁

是年底去日,浙人德之,士民乞留。黄中庸一生任内最长的浙江提刑,被浙人立生祠祀焉,依依不舍地谢别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浙民迈上新的征程。

元符三年庚辰(1100)七十一岁

旋回京城得旨任京城提刑。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1101)七十二岁

年初改任太常卿兼同知枢密院事,作《自题军城居士画像》诗。状元阁臣许将(闽县人中庸年弟)为黄中庸像题词。

崇宁元年壬午(1102)七十三岁

七月,蔡京执宰当政,擅权植党,迷朝误朝,排斥异已。黄中庸为蔡京所恶名入元佑党籍碑。被贬为太常博士;八月上表请辞,得旨准以太常卿擢侍中兼枢密院副使衔而致仕焉,居雷山巷瑞龙庵西铡其故居黄文正公祠尚存钦赐窦桂华堂匾。

崇宁二年癸未(1103)七十四岁

是年九月,以钦赐驰驿致仕俸囊,在兴化军城府西巷(于雷山巷瑞龙庵西铡其故居黄太常卿第,在兴化县巩溪宋洋中厝建黄提刑府)

崇宁三年甲申(1104年)七十五岁

在军城驿前街府西巷与兴化县巩溪分别建立两所步云书院,招生授徒,置学田修宗谱。

崇宁四年乙酉(1105)七十六岁

应邀到永福潼关教忠院讲学传授《四书五经》士子数千名高第云集。

崇宁五年丙戌(1106)七十七岁

置学田修教忠院建学子斋舍。

徽宗大观丁亥(1107)七十八岁

钦赐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即宰相,事假归,在教忠院迎候年弟闽县状元宰相许将先生,与许将阁臣谭论杜稷民生大事。

大观戊子(1108)七十九岁

是年十月还乡顾老,居兴化军城驿前街府西巷(居雷山巷瑞龙庵西铡侍中枢密密第尚存)续撰《黄中庸文集》十卷。越年秋成。

大观已丑年(1109)八十岁

返出生地兴化县广业里巩溪宋洋中厝探望步云书院士子及幼年师垫郑子庄(已故太常博士)与少年师垫陈昭素(已故三司判官)家人。

大观庚寅年(1110)八十一岁

是年九月初七日(公历十月十六日)子时,卒于福建莆田巩溪宋洋中厝黄太常寺卿侍中府中。奸相蔡京败,上有旨复起黄中庸为宋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未拜命卒。赠侍中,谥文正,赐祭葬于廿五都潼关教忠院北(即今福建省永泰县梧桐镇潼关村状元太师郑侨墓东侧教忠寺后山龙岭)观音叠座穴。阁臣状元宰相许将为铭其墓。旧有黄侍中文正公神道之碑,徽宗亲笔御篆,教忠院后侍中黄文正墓前旧有翁仲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分列与石牌坊在焉。北宋文学家、政治家黄中庸其《莆风清籁集》诗选被载入《全宋诗》(第七三四二页)。

上一篇:茗洲

下一篇:钱智修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鲁ICP备2022030836号-1  |   QQ:506751556  |  地址:中国  |  电话:15315560707  |  
Copyright © 2024 钦天监 版权所有,授权www.cctv.cab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